“爸爸妈妈,我从哪里来?”丨张玫玫谈家庭性教育
2020年10月17日,“性教育”被正式纳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成为法律保护的教育内容。近年来,随着性教育的意义被逐步认识,家庭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父母的重视。
2020年9月18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7至2019年,检察机关共起诉强奸、强制猥亵、猥亵儿童犯罪案件4.34万人[1]。新闻报道中此类案件的时有发生,让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。然而,受传统观念的影响,一些家长羞于和孩子谈“性”,也不知道该如何谈“性”。
性教育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
(图源:北师大儿童性教育)
关于家庭性教育的经典问题之一——“我从哪里来”,以往多数父母的回答都是“垃圾堆里捡来的”或者“充话费送的”;也有部分父母会说“是妈妈生的”,但是当孩子继续追问“是怎么生的”时,父母往往敷衍搪塞,或转移话题。
直到如今,仍然有很多父母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。他们不仅错过了宝贵的家庭性教育机会,也错过了与孩子建立密切亲子联结的时机。
引起不小争议的香港儿童性教育图册《我从哪里来》
(图源:《我从哪里来》)
家庭性教育的初衷就是让父母具备回答与“性”有关的问题的知识,帮助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形成对“性”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。如何通过言谈举止引导孩子,如何运用适当的方式向孩子解释生理现象,这些都是家庭性教育包含的内容。
2020年4月12日14:00,由中国性学会主办的《中国性学大讲堂》(第七期)正式开讲。来自医疗、教育等各界专家集聚一堂,带你走进性世界,直面性问题。
讲座主题:《谈谈家庭性教育》
特邀嘉宾:张玫玫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
直播回放:
(图源:《中国性学大讲座》)
1.
什么是家庭性教育?
性教育内涵丰富,包括性别教育、婚姻教育、爱情教育等不同方面的内容。其中,家庭性教育主要指在家庭中,父母对子女进行性方面的教育。
张玫玫教授指出,家庭性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儿童健康、自信、快乐。在此基础上,助力实现家庭幸福美满,社会文明和谐。
家庭性教育可以分为性别、关系、身体、性安全和审美这五个方面的教育。
在性别教育方面,儿童需要认识男女性别差异,学习相应的社会规范,同时,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。
在关系教育方面,父母需要教育和帮助儿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,包括亲子关系、同辈(同性和异性)关系,以及和长辈的关系。在青春期,青少年应当学习生理和心理知识,并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人格,习得与人交往的恰当方式。
在身体教育方面,儿童需要认识性器官,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,理性看待对于异性的性冲动。
在性安全教育方面,儿童应当具备保护自己性器官的意识和方法,学习如何分辨性侵害、性骚扰行为,具备防范意识和应对方法。在这一过程中,父母要鼓励儿童大胆说“不”。
在审美教育方面,父母要引导儿童认识到美的不同形式和内容,坚持以健康为前提、以安全为底线。
家庭性教育内容广泛,意义重大
(图源:百度)
家庭性教育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。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能够更容易、更直观地察觉儿童的需要;此外,亲密关系也会为教育增加亲和力,让儿童更愿意接受性教育。
学校性教育的科学性、系统性和专业性是家庭性教育很难达到的要求。因此,在儿童性教育中,学校和家庭应当并驾齐驱、紧密联系、相互补充。
2.
如何开展家庭性教育?
性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,它具有一定的难度,需要施教者运用方法和技巧。在开展家庭性教育的过程中,“害羞”往往是最大的障碍。如何有效克服害羞的心理,让父母与儿童顺畅自在地交流,是开展家庭性教育的首要问题。
“爸爸/妈妈,我是从哪里来的?”这是很多孩子常常提问的问题。那么,父母应该如何给出正确且恰当的回答呢?
1. 了解儿童心理,运用恰当的方法和辅助教材
父母应当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所了解。首先,幼儿对于问题的求答只停留在“是”与“不是”的阶段;其次,幼儿的兴趣广泛,对某一事物专注的时间较短,他们在得到答案后,很快会转向其它方面。如果父母在这一问题上推诿、呵斥,可能会使幼儿产生更强的好奇心理,甚至让他们对“性”产生错误认知,形成消极态度。
绘本《小威向前冲》
(图源:豆瓣)
因此,父母可以提前准备好答案。最开始的答案可以简洁一些,引起孩子的好奇心。同时,预判孩子可能的反应,在孩子追问的时候给出恰当的回答。
儿童的认知系统尚未发展完全,理解力较弱,利用儿童绘本开展性教育,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性知识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父母可以挑选不同阶段的绘本,同时明确所使用的绘本的科普程度和准确性。
例如,绘本《小威向前冲》以一颗小精子的视角,将卵细胞受精和婴儿孕育的过程描述成一个神奇美妙的故事,适合3~6岁的儿童阅读。许多儿童通过阅读启蒙绘本,解答疑惑,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,逐步建立良好的性观念,形成正确的性态度:性知识同其它学科知识一样,都是积极有益的,可以提问和学习。
2. 巧妙利用生活事件,抓住可教时机
家庭性教育是扎根于儿童成长中的教育,与生活密切相关。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渗透性教育,在可见的言传身教和不可见的潜移默化中,为儿童营造舒适安心的家庭性教育氛围。
例如,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,长途旅游、外出郊游等社会活动是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往、如何礼貌待人的好机会。
除此之外,当妈妈来月经时,父母可以趁这个机会向孩子说明月经的相关知识。对于女孩,父母可以告诉她如何应对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;对于男孩,父母应当让他学会礼貌和尊重。
(图源:新浪微博)
3. 讨论社会热点问题,加强信任和交流
进入青春期之后,孩子们往往不愿意与父母讨论自己的想法,分享自己的秘密。父母可以时常与孩子讨论社会热点事件,多次的交流和讨论能帮助孩子了解更多性相关的知识,同时接受父母在性方面的理念和态度。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孩子的防备心理,鼓励他们积极地向父母提出问题和困惑。
例如,应当如何看待学校里个别同学之间存在的比较亲密的关系?
例如,针对新闻事件中的性侵害案件,如何识别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性侵害、性骚扰行为?如果遇到此类事件,应该怎么办?可以向谁寻求帮助?
诸如此类,都是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性与性别相关的话题。
英剧《性爱自修室》中,男主角Otis的母亲是一名性治疗师。
(图源:《Sex Education》(性爱自修室)第一季)
4. 身体力行,潜移默化
在家庭生活中,对于孩子来说,父母对于性的态度、对性有关问题的处理方式等,都是学习的对象。
例如,父母的性别形象和性别气质、父母之间的交往、父母在家庭之外的人际交往,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因此,父母应当身体力行,以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观念,教导和帮助孩子茁壮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5. 共同参与孩子的活动
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,察觉孩子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好奇和困惑,有利于父母进行家庭性教育。
例如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使用互联网,在上网过程中和孩子讨论:哪些网址包含有害信息,哪些网站存在年龄限制,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习、生活等。
6. 了解孩子,与学校性教育做好配合
张玫玫教授提到:“在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,不了解就没办法引导。”
首先,父母需要不断学习,补充知识。通过书籍、刊物、培训、讲座、沙龙等活动,学习性教育的相关知识、态度、方法和价值观。
其次,父母需要了解学校性教育的内容,实时跟进孩子的性教育程度。基于此,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,有针对性地弥补学校性教育的不足。
《德德家家幼儿园性教育图书系列》插图
(图源:宝宝地带亲子网)
家庭是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第一场所。如果父母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含糊其辞,或持抵触态度,就会失去为孩子树立正确性态度和性意识的宝贵机会,还可能会在无形中使孩子对“性”产生抗拒甚至贬低的态度,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、保护自我。
性教育是科学的,也是系统的,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不断前进。因此,父母需要终身学习,伴随孩子一起成长。
参考文献:
[1] 刘家墉. 2017至2019年检察机关起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4.34万[EB/OL]. https://www.spp.gov.cn/zdgz/202009/t20200918_480406.shtml
2020-09-18/2020-11-08.
撰稿 | 杨晨
编辑 | 杨奥 赵津平 余涵萱 刘文利
排版 | 吴敏
视觉 | 多诺瓦
校对 | 韩艳梅
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
往期文章
(点击图片或蓝字查看)
生理
关系
安全
性发展
性教育
读本课程
性别
LGBTQIA+